[ สุขใจ ดอท คอม บ้านหลังเล็กอันแสนอบอุ่น ] ธรรมะ พุทธประวัติ ฟังธรรม ดูหนัง ฟังเพลง เกมส์ เบาสมอง ดูดวง สุขภาพ สารพันความรู้

นั่งเล่นหลังสวน => สุขใจ ห้องสมุด => ข้อความที่เริ่ม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8:53:14



หัวข้อ: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8:53:14
(http://image.ohozaa.com/i/530/122541140841.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LOVE:)林黛玉的感情生活(上 (:LOVE:)

论点摘要: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是由于缺乏母爱、自幼接受儒家《四书》伦理道德教育而来。她的“多愁善感、尖酸嫉妒”由从小寄居作客、缺乏家庭亲情抚慰造成。青春觉醒后,贾宝玉对林黛玉多方“试探”,林黛玉对贾宝玉反复考察,终于发展成美好爱情。林黛玉毕竟是封建贵族小姐,我们可以由于她的文学才华和不幸遭遇而喜爱、同情她,却不必按今天观点去拔高她

林黛玉在《红楼梦》艺术世界中,是一个多愁善感、病弱娇柔的才女典型。有些学者把林黛玉看作和贾宝玉一样,认为她也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封建礼教的反抗者;对此,强巴却有另外的观点。

林黛玉出身“巡盐御史”官宦之家,自幼丧母,父亲“盐课林老爷”林如海给她聘请了塾师,教读《四书》等儒家经典,接受的是封建教育。黛玉从小就熟知并遵循封建礼仪:小时侯读书写字遇到母亲名讳“敏”字,她就知道别读为“密”和减一、二笔以避讳(第二回)。第三回写她初进贾府,拜见各位长辈,起身迎见姐妹,一一行礼如仪;听见凤姐人未到说笑声先传来,黛玉就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

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初次被带到王夫人房中,“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知道是贾政和王夫人的正座),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又到王夫人的小正房内,“正房炕上……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不上炕而向挨着炕的椅子上就坐,“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看过这些描写叙述,强巴特别提示,是不是可以说:林黛玉日常遵守封建礼仪已经形成了习惯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8:56:03
(http://image.ohozaa.com/i/4ba/9903617354.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林黛玉自小就聪明乖巧:初进贾府,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初次和贾母等人一道吃饭,“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虽然过去受父亲教诲饭后不能马上吃茶,如今离家作客,“不得不随的”,也就注意观察、随众漱口吃茶。饭后谈话,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照实回答说“只刚念了《四书》”;而当宝玉来问她“妹妹可曾读书”,她却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她这是否就只是谦虚?强巴以为,应该不那么简

单。因为当她向贾母探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如此回答,是为孙女们谦虚吗?面对自己的亲外孙女儿,又说是那么疼爱她,用得着这么客气、谦虚吗!所以强巴认为,这可以看作,是贾母这位封建老太君在委婉地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林黛玉一定仔细咀嚼了贾母这样说的内涵意味,所以她接着在回答宝玉提问时才采用了这种谦虚的外交辞令

 若按以上情况往后正常发展,林黛玉也当成长为一位封建贵族的贤媛淑女,结婚生子作贤妻良母;为什么她后来却形成那样一套思想观念、那样一种性格脾气呢?

      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第二十七回写怡红院丫头红玉背后评论说“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第四十二回写黛玉给来贾府“猎食”的农村民妇刘姥姥起诨名“母蝗虫”,宝钗因而批评她是“促狭嘴”;等等。因此,“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薛宝钗,虽然比黛玉后来到贾府,却“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林黛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性格呢?强巴以为,这是由于林黛玉幼年丧母、缺乏母爱;再加上她自幼诵读《四书》,完全从书面接受儒家伦理教育而造成的。《四书》传授的儒家伦理,主要是“君子”之学,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彬彬君子”。儒家先贤孟夫子曾经主张“易子而教”,就是说做父亲的不要直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应该互相交换着教育后代。他这样主张的理由是“父子不责善”,亦即父子之间不能够仅用善良正派作准则来要求对方;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指:在社会上,人们口头上都会自诩君子、坚持原则,尤其在公开教育别人、要求别人时都会号召努力向善,所谓“满口仁义道德”;可是实际生活中或者为了避祸、或者为了谋求私利,人们常常不“君子”而违背原则,“打擦边球”,甚至犯错犯罪;除了“圣人”,一般人都难做到完全言行一致。一方面,父亲如果直接担负教育儿子的重任,儿子可能因为目睹父亲的某些行为而不相信父亲所有关于应该善良正派的教导。另一方面,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很多问题常常“情、理、利”互相冲突,需要灵活处理;父亲只教给儿子书本

上的伦理原则,儿子若一味固守,不能变通,实际生活中就会变成迂阔固执的“花岗岩脑袋”,处处碰壁。因此,“易子而教”,老师用经典的伦理原则来教育、要求学生,父母在实际生活中示范给孩子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就能够“两全其美”。而林黛玉呢,就是由于缺乏母爱,没有母亲在实际生活中对她各方面作亲切、实用的指点(幼年又离开了父亲);而她又完全从书面上接受了《四书》的伦理准则,既以此责己,又用它看人;看到别人在生活中表现的诸多“小人”、“粗俗”,极不满意;于是她就越来越变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9:02:12
(http://image.ohozaa.com/i/530/122541140841.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人际关系常常表现为“一报还一报”的互动过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进入良性循环;我对人差,人对我坏,转入恶性发展。林黛玉既“目无下尘”,尖嘴利舌;贾府的奴仆下人们自然就对她心存提防,于是无意有意地或者脸色难看,有时照料不周。林黛玉也就更加感到孤身做客的苦恼:不是在自己家里、孤独无靠、离家事事难。如她对宝钗诉说,贾府“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因而她总认为奴仆们“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第四十五回)。于是她一方面抱怨“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七回),一方面更常常为自己的孤独无靠而伤感:《西厢记》里“双文”(崔莺莺)“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第三十五回);“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第四十九回)。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葬花词》),缺乏温馨亲情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林黛玉这样悲凄阴郁的心境。一开始她猜忌薛宝钗“心里藏奸”,于是在交往中常常对宝钗含讥带讽,第八回蒙府本有脂批就说黛玉针对宝钗的话“句句尖刺”。她取笑史湘云“咬舌子爱说话”(第二十回),嫉妒宝玉夸奖史湘云“会说话”(第三十一回);弄得英豪大方的史湘云也回避她,原先到贾府同她住一起,后来到贾府就去同宝钗住了。这样一来,要不真变成“孤家寡人”,林黛玉就只有同相伴成长的贾宝玉多交往。好在宝玉也愿意多多亲近他这位“林妹妹”

林黛玉同贾宝玉,虽然说是自幼“耳鬓厮磨”、亲密有加,却不能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为什么呢?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说的是小门小户平民家的普通孩子;而黛玉和宝玉是生长在深宅大院贵族家庭的小姐、公子,并且性格又都不“寻常”。一方面自幼受到封建礼教约束,他们之间都避免公然探讨和随便表白男女情爱。如第二十三回,茗烟给宝玉买来描叙男女情爱的“传奇角本”,宝玉也不敢公开读,只能把它们藏起来“无人时自己密看”;他看《西厢记》,黛玉问他“什么书”,宝玉“慌的藏之不迭”,谎称是“《大学》、《中庸》”,最后还嘱咐黛玉“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又如宝玉几次对黛玉引用《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每次都惹恼了黛玉,指责为“混话”、“混账书”,声言要“告诉舅舅、舅母去”;而宝玉害怕她真去“告诉”,总是立即讨饶。另一方面,宝玉内心孤傲、黛玉“孤高自许”,他们要求自己和对待他人,所持伦理道德标准虽然和当时的封建世俗不相符合,却都相当高;两人自幼相处亲密,但是“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常常拌嘴、怄气;黛玉为此伤心流泪,不知有多少。尤其是来了个佩有金锁的薛宝钗,又来一个带有金麒麟的史湘云,和那“衔玉而生”的“宝二爷”,隐隐传说着具有“金、玉姻缘”,你教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9:06:58
(http://image.ohozaa.com/i/4ba/9903617354.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LOVE:)林黛玉怎么能不疑猜 (:LOVE:)


但是,第二十三回以前,书中所描写黛玉和宝玉的交往、玩闹、争吵,都仍只是儿童少年之间的交往游戏。第十九回,宝玉呵手“向黛玉胳肢窝内两肋下乱挠”痒痒,挠得黛玉痒得“笑的喘不过气来”,是少年玩伴亲密玩笑;宝玉闻得黛玉身上有“奇香”,黛玉就问他有没有“暖香”,并笑他“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这仍只是少年之间的嫉妒讥嘲。第二十回,黛玉又和宝玉怄气,对宝玉说死说活的,然后又独自气闷流泪;强巴把这仍然看作是少年玩伴之间的矛盾意气。然而,这些又都很好地表现了林黛玉娇弱多愁、嫉妒尖酸等性格脾气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从宝玉手中拿过《西厢记》,一口气阅读完,应该大有感触;接着再被宝玉用《西厢记》中张生所唱曲词相调弄,黛玉虽然面上含嗔带怒,却也开始启动了心中情爱的闸门,这才有她也引用《西厢记》曲词对宝玉相嘲谑的举动。接下来她听到梨香院小女伶演习《牡丹亭》戏文,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不觉心动神摇”;再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才是林黛玉心理上青春发动,正式开始青春觉醒。“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语);主动追求爱情的深闺少女杜丽娘,启发和鼓励了林黛玉。从此,她少年孤独的愁闷中,增添上了寻觅爱情、追求知己这一种事关女性终生个人切身利益的最大“闲愁


(:LOVE:)林黛玉的感情生活(下) (:LOVE:)


在林黛玉生活的世界中她的爱情对象只有贾宝玉。受杜丽娘启发,感叹自己身世遭遇,她写《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希望有人来爱怜、怜惜自己。那么,杜丽娘在梦中与那“素昧平生”的书生都一见留情,林黛玉为什么却不主动追求相伴成长、早就亲密有加的贾宝玉呢?甚至,当贾宝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来调弄她,又说“你死了,我做和尚”(第三十回)向她立誓作爱情表白,她却都含嗔带怒、登时生气,要去“告诉舅舅、舅母”、“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为什么她会这样呢?强巴以为:第一,《牡丹亭》写杜丽娘“入学”是诵读《诗经》,而《诗经》中有些爱情篇章,不乏女子主动;林黛玉却自幼学习《四书》,受“男女授受不亲”教育,所以宝玉拉她手,她就“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第三十回)。第二,林黛玉自尊好强,“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第四十回她随贾母等行酒令引用了《牡丹亭》、《西厢记》中词句,薛宝钗背后教她“……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第四十二回);“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席话能使原来一直猜忌宝钗的黛玉马上就“心下暗伏”呢?这要联系上袭人的担忧来看:第三十二回,袭人见到宝玉痴情迷恋黛玉的模样,想到“ 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令我们现代人感到奇怪。袭人已经和宝玉偷偷行过云雨之事,那就不是“丑祸”,而宝玉黛玉“将来难免不才之事”,怎么就会是“丑祸”,就“令人可惊可畏”呢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9:10:03
(http://image.ohozaa.com/i/530/122541140841.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少女的“贞洁”有着不同的标准。丫鬟婢女若被主人“强领”性事(像宝玉对袭人),并不算很大污点,比如袭人和宝玉之事,袭人的母亲和哥哥发现“他二人又是那般景况”,反而“放心”高兴(第十九回);王夫人对待袭人也非但不责怪,反而加以倚重、疼爱呢。而“大家闺秀”若不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和男子私下相好,那可就是“淫奔不才”,要被社会不容、受众人耻笑了。黛玉深知这一点,她的自尊心和道德自律,促使她拒绝宝玉的随便示爱;宝钗背后提醒她、教她,她知道这是衷心维护她好,这才“心下暗伏”。第三,黛玉熟知贾宝玉泛爱的性格、缠着丫鬟们“要吃嘴上胭脂”的行径,她不能不担心宝玉开玩笑似的随便示爱也是来“欺负”、“取笑”她,她决不愿意“成了替爷们解闷的”(第二十六回)。这样一来,宝玉既多方“试探”她,她也要多方面考察宝玉。比如她猜疑宝玉可能爱上薛宝钗,加上元春给的节礼宝玉宝钗有红麝串子而她没有,她就和宝玉怄气:“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第二十八回);还埋怨宝玉“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又如她嫉妒史湘云:宝玉夸湘云“会说话”,林黛玉听了就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黛玉还怕宝玉读了才子佳人的“外传野史”,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她就“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呢!这其中的种种误会、担忧、嫉妒、猜疑,就更使她常常地独自闷坐,愁眉不展,低声长叹,眼泪双流,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第二十七回)。

黛玉和宝玉二人之间的爱情对唱,经过互相试探、考察,第一次让黛玉真正动情是在第三十二回:黛玉背后听见史湘云对宝玉谈讲“仕途经济”,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黛玉听后“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庆幸自己“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却又悲叹自己得病渐重,“奈我薄命何”,仍然泪流不止。接下来宝玉和她二人相对,宝玉要她“你放心”,并说她“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宝玉这话,“如轰雷掣电”,确实知道了宝玉是真心爱她。虽然接着“两个人怔了半天”都没说话,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宝玉黛玉爱情对唱的高潮。第三十四回,宝玉打发晴雯送两块自己用过的旧手帕给黛玉,黛玉体会出这是宝玉勇敢地向她私下“定情”的信物,“不觉神魂驰荡”、“五内沸然炙起”、“余意绵缠”,再不管“嫌疑避讳等事”,就在那手帕上写诗三首。这是黛玉宝玉爱情对唱的顶峰。从此以后两人都知道对方爱心已经专属,也就再没有猜疑、嫉妒、互相怄气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9:10:46
(http://image.ohozaa.com/i/4ba/9903617354.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有人认为,薛宝钗、史湘云都劝贾宝玉谈讲“仕途经济”,而第三十二回宝玉称赞林黛玉从不讲这一类“混账话”,第三十六回写宝玉由于“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由此推断林黛玉的思想观念和贾宝玉完全一致,也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反抗者。强巴以为,这一点其实还值得再仔细琢磨。

首先,林黛玉并不反对贾宝玉读书。当时,“入学读书”是个特定概念,主要指学习《四书五经》、学作八股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第九回写宝玉要入学读书去辞别黛玉,黛玉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蒙府本此句有脂批曰,“此写黛玉,差强人意,《西厢》双文,能不抱愧?”这里黛玉说的“蟾宫折桂”,是当时指科举应试得中功名的比喻语。脂批说的“双文抱愧”,是指《西厢记》里崔莺莺;张生要进京应试,崔莺莺舍不得分离,别离宴上她对张生唱道:“你轻远别,便相掷……你与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这般并头莲,不强如状元及第”,希望夫妻厮守而轻视功名,并由此而抱怨张生;对比黛玉送别宝玉的祈愿祝贺语,脂批认为崔莺

莺应该“抱愧”!当然,也可以把这句话看作黛玉和宝玉开玩笑,但是,即使其中真含有玩笑讽刺,也掩饰不住黛玉诚恳祝愿的美意吧。还有,第三十四回,宝玉挨贾政暴打后,黛玉来探望,“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在这样时刻,黛玉考虑良久才郑重说出这一句,应该含义丰富。我们知道,贾政暴打宝玉,是他听说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黛玉不见得会相信宝玉做了很多坏事;她劝宝玉“都改了”,应该主要指宝玉“结交琪官引来王府仇隙”,和她以为“金钏儿跳井”可能与宝玉“要吃嘴上胭脂”有关,以致激怒父亲遭受毒打;但是那个“都”字,我认为也包含有劝宝玉不要“荒疏学业”的意思在内。


其次,林黛玉从不劝宝玉去“立身扬名”,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女子对于自己爱人、丈夫的要求,历来存在着“两难”: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男人有出息、“事业有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就是读书做官或者从军立功,博得个封侯拜相、夫贵妻荣;还有就是去经商贩运,最后能够富甲一方。另一方面女子大多是“爱情动物”(请恕强巴如此引用,正是“临文不讳”,丝毫没有对女同胞不恭之意),总希望能与自己的爱人、丈夫长相厮守,卿卿我我,尽享天伦之乐。可是,男子汉要建功立业,就必须闯荡社会,离家拼搏,而造成一段时间的夫妻分离。这样,妻子又由思念而抱怨、悔恨了。唐诗中对此早有表现,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妇自诉丈夫“前月浮梁买茶去”,使得她孤独寂寞“守空船”、梦见少年时的繁华而不胜幽怨;著名的还有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末温庭筠《菩萨蛮》写女主人“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婉含蓄。北宋词人柳永著名的《定风波》,塑造抒情女主人公“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牋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表现得更是酣畅淋漓。王实甫戏曲《西厢记》塑造的崔莺莺,上引可见,也是这种态度。这就是说,那些富贵甚至小康家庭的女子,很有一些不要自己的爱人、丈夫出门奔走,只希望他在家夫妻厮守,恩爱安乐,就心满意足。这样说来,薛宝钗、史湘云劝宝玉读书做官,林黛玉从不劝宝玉立身扬名,不过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妇女中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跟“追求封建荣华富贵”和“叛逆封建阶级、反抗封建制度”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不应该按照今天的观点去拔高林黛玉而责备薛宝钗和史湘云。

从《红楼梦》的描写叙述看,林黛玉生于官宦家、长养在深闺,又不喜欢过问世务,她从何而知当时“仕途”的虚伪腐朽、官场的黑暗腐败,因而反对贾宝玉读书做官、反抗封建制度呢?如果说曹雪芹写林黛玉不讲“仕途经济”真含有这方面的意思,那也只能是来自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据研究林黛玉原型可能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是曹雪芹祖母李氏太夫人的侄孙女儿,她到曹家就像《红楼梦》里来贾府的史湘云。雍正元年苏州织造李煦被革职抄家,幼年的她被江宁织造府曹家“收养”(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旁有脂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很可能就隐指此事);雍正六年,少年的她和曹雪芹及其家人又一次尝受了被抄家的痛苦。康熙末年诸皇子争位的政治风浪冲击,使她遭受家庭巨变,由此痛恨当时的官场,厌弃封建的“仕途经济”,也就和曹雪芹“心情相对”、志同道合。很可能她青年早逝,和曹雪芹爱情未果,使曹雪芹伤心悲悼,以致将自己创作小说的书房命名“悼红轩”,并把她写进《红楼梦》,塑造成了千古深情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9:14:20
(http://image.ohozaa.com/i/530/122541140841.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LOVE:)的美丽才女林黛玉 (:LOVE:)


有人认为林黛玉完全生活在恋爱之中,根本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强巴也不同意这种看法。


林黛玉从小寄养在贾府这样富贵豪门的亲戚家中,真可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日常琐事都有丫头、婆子服侍,她不必去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她也并非根本不关心社会经济生活。第六十二回,宝玉和她谈到探春管事承包出了大观园,黛玉就说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你看,林黛玉不就在“心里算计”贾府的经济状况并为之担忧吗!可惜贾宝玉听了这话无动于衷,竟“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对此,使人不由得想起晋惠帝司马衷,听近臣报告说民间闹饥荒饿死了人,他却问“为何不食肉糜”!这也就难怪黛玉听了宝玉如此回答,不再浪费任何言语表情,“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曹雪芹这样写,故意“留



(:LOVE:)白确实意味悠远 (:LOVE:)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黛玉素日看薛宝钗“随分从时”,颇受大众欢迎,就以为宝钗“心里藏奸”、有意讨好人,故而每每对宝钗含讥带讽。直到第四十二回,宝钗衷心维护黛玉的一席劝诫说得黛玉“心下暗伏”;第四十五回,再面对宝钗的探望、关心,黛玉就对她感激感叹:“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第五十七回黛玉对薛姨妈说要“认姨妈做娘”,第五十八回薛姨妈进潇湘馆与黛玉同住,从此黛玉对薛姨妈“亦如宝钗呼妈”即直接叫“妈”;直以姐姐呼宝钗,以妹妹呼宝琴,“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对宝钗哥哥薛蟠之妾香菱,黛玉也都主动认真地教她学习写诗。尤其是第六十二回,袭人送来一盅茶,宝钗拿着先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给黛玉,黛玉竟接过就饮干了;黛玉本来“癖性喜洁”(第二十五回),这时竟一点儿也不“讲究”,一点儿“小性子”也没有,和宝钗真是犹如嫡亲姐妹。从这些情节表现,可见林黛玉并非一味嫉妒、总是尖酸,她的尖酸嫉妒实在由于缺乏父母疼爱、姐妹情谊而来;一旦她以为获得了母爱和姐妹情,她也会以



หัวข้อ: Re: 林黛玉
เริ่มหัวข้อโดย: 時々๛कभी कभी๛ ที่ 29 มิถุนายน 2554 09:18:57
(http://image.ohozaa.com/i/4ba/9903617354.jpg)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LOVE:)热情、爽朗相回报 (:LOVE:)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

总而言之,林黛玉感情丰富细腻,富有文学才华;她自幼接受封建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脱俗的伦理道德标准,并因此“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禀赋贵族小姐气息。她由幼年即缺乏父母亲情抚慰而孤独寂寞、多愁善感,渴望得到友情,寻求知己,呼唤爱情;可是她又极度自尊以至孤傲,连别人对她开玩笑也多不能承受,并常常因此而独自闷坐,生气、啼哭。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对她的性格形象,强巴感到自己笨嘴拙舌,无法用言辞界定、不能完全概括。第八回蒙府本脂批对黛玉有个评价,“可恨可爱”,好!强巴以为,这就是林黛玉,曹雪芹《红楼梦》中着力塑造的那个独一无二的林黛玉


THE END


http://www.youtube.com/v/zqbY7RsJsBw?version=3

(http://image.ohozaa.com/i/1ec/prwheel.gif)